資訊詳情
用歷史說話的撒馬爾罕
發布時間:
2013-09-18
別過塔什干,采訪團的車隊又駛入澤拉夫尚河谷地,來到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撒馬爾罕,它也是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因此和途中遇到當地居民打招呼,他們多數都猜得到這支他們不認識的車隊西去的方向一定是文化古城撒馬爾罕。
來到撒馬爾罕,無論從博物館的門楣上,還是明信片上,都能清晰地看到標注有“2750”的字樣,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會自豪地解釋說,這個數字是城市的“年齡”,因為撒馬爾罕早在2750年前即開始了城市建設。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城市,撒馬爾罕連接著波斯帝國、印度和中國這三大帝國,但也飽受了戰火的蹂躪。撒馬爾罕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講解員偶爾會提到中國的“成吉思汗”,因為撒馬爾罕于1219年,被蒙古帝國攻陷之后遭受了滅頂之災……當然讓他們很自豪的是后來帖木兒帝國的興起。歷史博物館中展示了一張最吸引采訪團成員的地圖,顯示出了“絲綢之路”連接東方和西方的走向,在這里大家再次看到了熟悉的“絲綢之路”起點名稱——“Chang'an”(長安)。
帖木兒的家族墓地——古爾-艾米爾陵墓,距國家歷史博物館不過五分鐘的車程,這座氣派的宮殿式建筑,其實在建造初期本是一處帖木兒為自己的孫子修建的宮殿,可是后來帖木兒去世了葬于此處,于是家族墓地自此形成。陵墓的靈堂中放有9個象征性的石棺槨,而真正盛放遺體的棺槨深深埋在地下五米的深處。這處墓地的外觀建筑也在隨后的年代中不斷翻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4年,一個叫沙發洛夫-阿不杜拉的講解員說他即是帖木兒家族的后裔。
立于歷史博物館路口處的一個觀景臺,可以俯視撒馬爾罕城,最搶眼的建筑群就是神學院。幾百年間,左、中、右以及周邊在不同年代建造起來的殿堂在歷史上起著不同的作用,有供全體撒馬爾罕全體民眾聚集的祈禱堂,還有在十五世紀至十七世紀開辦的數字、地理、神學等教學機構等。這組建筑群雖然在1930年后不再作為神學院和祈禱堂使用,但它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供今日游客的參觀。外觀藍色穹頂標志及金碧輝煌的內飾,都向人家展示著這個最具代表性的伊斯蘭風格的城市特點。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新動態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