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詳情
探索大遺址保護與利用平衡點
發布時間:
2014-11-29
大明宮遺址被譽為大遺址保護的典范之作。現代城市中的大遺址有不少。但由于歷史原因,這些大遺址所在地區成了歷次城市改造的死角,“城市中被人遺忘的角落、臟亂差的角落”似乎成了城市中大遺址的特征。
西安市在唐大明宮遺址公園的建設中,緊密結合西安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西安市北部棚戶區改造工程規劃,將大明宮遺址所在的3.2平方公里全部用于遺址保護展示,而在遺址區外重新建設居民社區。幾十年來一直居住在此的十多萬名低收入群眾,從此告別了上下水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環境臟亂差的生活環境,住進了生活設施完善、寬敞明亮的新居,遺址區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徹底地改善。
如果說,改善遺址區“原住民”生活品質是大遺址保護對民生的關注,那么對遺址區外的廣大群眾來說,大遺址保護主要滿足的是人們對文化成果共享的要求。正如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所說:“文化遺產保護的根本目的一是要將其完好地保存下來傳承后人,二是要實現這一寶貴資源在當代的全民共享。”
2014年6月22日,經過多年的努力,大明宮遺址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既是一個總結,也是一個開始,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首先,大明宮遺址采用考古遺址公園的形式實現完整、真實、有效保護;其次,在有效保護遺址的基礎上,實現合理利用,社會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第三,遺址公園的建成對城市本身產生了多重效益,表現在生態環境修復、文化建設、旅游業發展、市民生活品質的改善和提升等方面。第四,對像如西安這樣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擁有眾多高端文物古跡的城市而言,可以說找到一條“以遺址保護帶動城市改造,以城市改造助推遺址保護”的特色道路,極具示范意義。
大明宮遺址的成功申遺,使這處歷史文化遺產實現了亮麗轉身,也使保護管理工作進入一個全新時期。當大遺址成為城市中最美麗的地方、成為改善人們生活中環境價值最大的地方的時候,當大遺址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提高的動力和資源的時候,“一無所有”的大遺址必將向世人展現出其貫穿歷史的“萬千氣象”。
最新動態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