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詳情
走進“大唐遺寶”探尋文物背后
發布時間:
2020-11-12
4月1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絡媒體采訪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啟動。出發儀式結束后,采訪團一行參觀了陜西歷史博物館何家村拉格出土文物展。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首家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館藏文物從遠古人類初期使用的簡單石器開始,到1840年為止的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器物,歷時約100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齊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何家村窖藏展被稱為“大唐遺寶”,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體現了當時寶物主人極高的藝術品位,為后世留下了深遠的歷史價值。
何家村窖藏的出土文物是1970年10月發掘的,兩罐一罐,內有金銀器、寶玉珍飾、貴重藥物、國內外錢幣等文物1000余件。在這些文物中,有被稱為“鎮館之寶”的黃金獸首瑪瑙杯、唐朝的“大腳”赤金走龍,在網民中熱捧的“紅色文物”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也出自這里。
此次發掘以出土文物數量多、種類繁、工藝精細、保存完好著稱,也是20世紀隋唐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這些珍貴文物信息十分豐富,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風俗、技藝等多角度、多角度揭示了大唐時代的生活。這個寶物的主人是誰?為什么會埋沒在地下,至今仍是學界研究的問題。
網絡在線的希臘語記者是eva?papaz對館內展示的葡萄花鳥紋、銀香袋很感興趣。“希臘沒有相應的工藝品。希臘人會對這些文化遺產感興趣并感到困惑吧。這是什么呢?為了什么?”。在她看來,葡萄與花鳥的結合是中西文化融合交匯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唐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大唐,文物,博物,文化,家村,中國,品位,取材,葡萄
上一頁
上一頁

最新動態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