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ll7r8"><bdo id="ll7r8"><dfn id="ll7r8"></dfn></bdo></progress>

      <b id="ll7r8"><ins id="ll7r8"><ruby id="ll7r8"></ruby></ins></b>

      
      

      1. <progress id="ll7r8"><bdo id="ll7r8"><dfn id="ll7r8"></dfn></bdo></progress><samp id="ll7r8"><ins id="ll7r8"></ins></samp>
        1. <samp id="ll7r8"><ins id="ll7r8"><u id="ll7r8"></u></ins></samp>
          <tbody id="ll7r8"><nobr id="ll7r8"><dfn id="ll7r8"></dfn></nobr></tbody>
          <tbody id="ll7r8"></tbody>
        2. 資訊詳情


          絲綢之路

          發布時間:

          2014-11-29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于西漢都城長安(東漢延伸至洛陽)。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后,即被廣泛接受。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而成功進去《世界遺產名錄》。
            2014年6月18日,從西安出發的絲綢之路“長安號”豪華專列旅游線開始運行,預計2015年,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在內的全線絲綢之路線路也將與游客見面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首次開拓絲路和東漢時的班超經營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絲路,以及羅馬人征服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羅馬人通過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阿克蘇姆帝國取得中國的絲綢。西漢時期由張騫首次打通的的絲路,被稱為“鑿空之旅”,其中漢武帝派遣的使節最遠到達了犁軒(今天埃及亞歷山大港,附屬羅馬)。這是漢朝的正式官方使節達到的最遠國家,直達歐非大陸;首次將這條路線延伸到了歐洲和非洲。直接聯通了西方和漢朝之間的聯系。
            公元73年,東漢時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絕58年西域。羅馬帝國也首次順著絲路來到當時東漢洛陽。這不但是歐洲和中國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紀初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線。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中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東渡,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制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行走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德國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成專著《絲路》。從此,絲綢之路這一稱謂得到世界的承認。絲綢之路,概括地講,是自古以來,從東亞開始,經中亞,西亞進而聯結歐洲及北非的這條東西方交通線路的總稱。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梁。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daminggong

          最新動態

          NEWS

          一级一片一_级一片一